第三十七章 异状-《大明孝宗》
第(3/3)页
过了好一阵子,张峦这才急匆匆地领着那个大明官员回来,对朱佑樘解释,自己去安置那官员去了。朱佑樘怎么会不明白,他其实是去了解这些蒙古人情况去了。
张峦本来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,此时话却多了起来,尤其对那朝廷使臣颇为客气周到,特意请求何鼎好好招待。
这次皇子失踪,何鼎本来是主张请求怀恩帮助的,但纪氏不想把这件事闹到宫里去,因此没有答应。这一日来他紧张焦虑地抓心挠肺,此时心情大好,无论张峦说什么,他都一概答允下来。
而那朝廷使臣却非常局促,他早就瞧出朱佑樘身份不一般,因此对他所说一概言听计从。但他又怕丢了蒙古使臣下落回去难以复命,只能一路跟着朱佑樘走。
等到了行宫,他心都跳出来了,两眼只盯着地上,不敢多说一句话,多迈一步路。口中都是,谢谢、感激之类的词语。
他本来是要连夜回京复命,但张峦挽留,也不敢不从,只能随着小太监歇息去了。
何鼎见大厅内只剩下了朱佑樘等四个人,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:“殿下,那些蒙古人到底是干什么的?这可不是小事。”
朱佑樘回答道:“他们都是蒙古使臣。”于是,把这一日是如何遇到他们,他们又如何被亦思马因的刺客的袭击细细说了一遍,但并没有告诉众人巴图孟克和满都海的真实身份,只说他们已经走投无路了,而且关系大明和蒙古的一场大战。
纪氏并不反对儿子收留他们,但这件事牵扯极大,对是否应该向朝廷禀报颇为纠结。
何鼎却说:“娘娘,这恐怕说不得,朝廷知道了这件事,若要派人来查当如何处置呢?”
朱佑樘嘴上不说,但心里担心朝廷之中有人与亦思马因勾结,因此也建议先看形势。
这时张峦却极少说话了,对众人的意见不置可否。
众人商量到半夜,最终还是决定不能向朝廷禀报。
众人走后,朱佑樘和纪氏说起满都海的伤情。平时若行宫有人伤病,都是到马场找许宁的,但此刻再找又多出许多麻烦,只能差人从镇上找郎中过来瞧过。
几天下来,满都海伤情渐好,已经没有性命之忧。纪氏和她年纪相仿,经常过去探望,逐渐熟络起来。
第(3/3)页